他首先想到的,便是父母苦心经营的小饭馆和旅社,以及他们二老的人身安全。
他第一时间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妈,是我,徐韬。”
电话那头传来任婉莹带着笑意的声音:“哎,韬子啊,你可真是妈的骄傲!《鬼吹灯》卖疯了!你爸天天乐得合不拢嘴呢!”
徐韬却没有心情分享这份喜悦,语气凝重地说道:“妈,您和爸最近出入务必小心,尤其是晚上,尽量早点关店回家。”
“还有,如果有什么陌生人突然上门谈什么大生意,或者有什么合作项目,一定要多留个心眼,暂时不要轻易相信,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
任婉莹听出儿子语气不对,连忙问道:“韬子,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徐韬不想让母亲过多担心,只是含糊道:“没什么大事,就是我这边得罪了点人,怕他们狗急跳墙,小心点总没错。”
他又叮嘱了父亲徐志山几句,让他万事谨慎。
挂断电话后,徐韬立刻又拨通了江阳的手机。
“老阳,帮我个大忙,你路子广,帮我暗中找几个身手好、嘴巴严,绝对靠谱的退伍军人或者专业的安保人员。”
江阳一口应下:“韬子,出什么事了?用不用兄弟我带人过去?”
徐韬沉声道:“暂时不用,你找的人,以饭馆帮忙打杂,或者旅社水电维修的名义,安排在我爸妈身边,提供隐蔽的保护就行,千万不要打草惊蛇。”
“明白了!这事包在我身上!”
安排好这一切,徐韬的心情才略微平复了一些,但那股不祥的预感却始终萦绕不散。
而此时的鲁明,确实已经如同疯狗一般,策划着更为歹毒的连环毒计。
他得知,徐志山正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利用之前从赵建国那里获得的低价优质建材,承包了大学城附近一个老旧小区的整体改造项目。
这个项目如果能顺利完成,徐家的资金和声望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他找到了一个名叫刘三的小建材供应商。
这个刘三,与鲁家沾着点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关系,平日里就是个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小人。
鲁明许以重利,又加以威逼,很快就让刘三乖乖就范。
他们的计划是,让刘三作为徐志山旧房改造项目的一个关键材料供应商,在项目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以次充好,用劣质建材替换掉原本约定的优质材料,或者故意拖延某些重要建材的供应。
这样一来,徐志山的项目必然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或者导致工期无限延误。
到那时,徐家不仅要面临巨额的赔偿,资金链很可能因此断裂,多年积累的商业信誉也将彻底破产!
这还不算完。
鲁明同时还联系了一些在恒江市没什么底线的小报记者,以及一群整日游手好闲、专靠敲诈勒索为生的社会闲散人员。
他准备在徐志山的项目一出问题的时候,就立刻让这些人蜂拥而上,大肆宣扬徐家是“黑心商人”,搞的是豆腐渣工程。
并且,他要将所有的脏水都泼向徐韬,污蔑他用写网络小说赚来的那些所谓不义之财,支持家族进行欺诈性的商业活动,试图从名誉上彻底搞臭徐韬,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此时的徐父徐志山,对这一切阴谋还毫不知情。
他的旧房改造项目初期进展得异常顺利,赵建国提供的第一批建材确实物美价廉,让他干劲十足,信心倍增。
对于徐韬之前电话里的那些提醒和担忧,他虽然口头上答应着,心里却多少有些不以为然,觉得儿子可能是写小说写多了,有些过于杞人忧天了。
当徐韬从许建那里得知,父亲项目的一个主要水泥和钢筋供应商名叫刘三,并且这个刘三似乎和鲁家有点不清不楚的瓜葛时,他心中的警铃立刻大作!
“老阳,帮我个忙,立刻派几个机灵点的人,二十四小时给我盯死那个叫刘三的建材供应商,尤其是他的建材厂和仓库,务必查清楚他供应给我爸工地的材料,和他们厂子平时进出的材料,有没有什么猫腻!”
徐韬的语气不容置疑。
江阳不敢怠慢,立刻安排了人手。
几天后,盯梢的人传回了令人心惊的消息。
他们发现,刘三的建材厂,几乎每天深夜,都有一些没有牌照的可疑大货车进进出出。
这些货车卸下的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其品牌、包装,甚至外观的粗糙程度,都与白天刘三光明正大运往徐志山工地的那些优质材料,有着天壤之别!
那些深夜运进厂的劣质材料,有经验的工人一眼就能看出,根本达不到正常的建筑标准!
徐韬心急如焚,当晚便向学校请了短假,连夜搭乘火车赶回了恒江市。
天刚蒙蒙亮,他就带着一脸的疲惫和满眼的寒霜,直接冲到了父亲徐志山的旧房改造项目工地上。
徐志山正意气风发地指挥着现场,看到徐韬突然出现,不由得一愣。
“韬子?你怎么回来了?学校放假了?”
徐韬没有废话,直接将一叠连夜冲洗出来的照片和几份可疑材料的进出货记录拍在了徐志山面前的简易办公桌上。
“爸!立刻停掉所有刘三供应的水泥和钢筋!马上进行全面质检!”
徐韬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徐志山拿起那些照片和记录,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照片上,是深夜鬼鬼祟祟运进刘三厂里的劣质建材,与白天供应工地的材料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这是怎么回事?”
徐志山心中一沉,但项目初期进展顺利,他对刘三的印象也还算不错,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
“爸,这些就是刘三准备用在咱们项目上的‘好材料’!”
徐韬冷声道,“如果不是我提前发现,等这些东西混进咱们的工程里,后果不堪设想!”
徐志山沉默了片刻,脸上露出犹豫和不快。
“韬子,会不会是你搞错了?刘三这个人,我接触下来感觉还可以啊,他没理由砸自己的招牌吧?”
“而且,咱们项目现在进展这么顺利,工期抓得紧,要是临时更换材料供应商,得耽误多少事?”
他甚至有些怀疑,儿子是不是读书读多了,有些小题大做,甚至是在干涉自己的生意。
父子之间,第一次因为生意上的事情,产生了隔阂。